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赴香港文化中心、荃湾大会堂举办两场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
十八年之后再赴香江之约,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于金秋十月来到中国香港,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音乐盛会2023”献演两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分别于10月2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10月25日在荃湾大会堂举行。首场演出带来民族音乐大师、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创作的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由著名指挥家、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第二场演出由著名指挥家、上海交响乐团名誉音乐总监陈燮阳担任指挥。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刘明光先生,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文化)谭美儿女士,助理署长(演艺)区君仪女士,助理署长(文化发展)区玉芳女士。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助理艺术总监兼常任指挥周熙杰,节目、教育及巡演主管孙丽娟。
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科系主任白得云,中乐系主任张重雪,中乐系副主任许菱子。
音乐事务处总音乐主任徐英辉,“中乐”高级音乐主任郭健明。
著名演奏家王国潼、阎学敏、阮仕春等乐界知名人士出席音乐会。
指挥:彭家鹏
指挥:陈燮阳
首场音乐会由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演出了一批彭修文大师脍炙人口的原创或改编作品,包括《丰收锣鼓》《月儿高》《喜丰收》《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和《大姑娘美》等曲目,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名誉首席姜克美、原琵琶首席陈音、打击乐首席马里、中胡首席杨柳和唢呐首席周艺翔与指挥和乐队默契合作,带来精彩的演奏。
作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时隔18年后再度来港的首场音乐会,著名指挥家彭家鹏希望能够将对广播民族乐团和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彭修文大师介绍给更多的香港观众。他接受采访时提到,在此之前,包括香港中乐团以及许多内地高水准民乐团都曾演奏过彭修文的作品,“但可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些作品中的味道只有彭修文大师所在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能够演绎出来。”
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接受采访时谈到,这是他第一次在港指挥乐团演奏其父、著名填词人陈蝶衣作词的名曲《南屏晚钟》《情人的眼泪》《我有一段情》《春风吻上我的脸》。第二场音乐会上,陈燮阳与胡琴演奏家姜克美、笛子演奏家唐俊乔、青年二胡演奏家高白携手演绎多首国内当代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包括《节日序曲》《夜深沉》《飞歌》和《红梅随想曲》等。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排鼓:马里
唢呐与乐队《喜丰收》 唢呐:周艺翔
二胡与乐队《二泉映月》 二胡:杨柳
琵琶与乐队《春江花月夜》 琵琶:陈音
板胡与乐队《大姑娘美》 板胡:姜克美
京胡与乐队《夜深沉》 京胡:姜克美
笛子与乐队《飞歌》 笛子:唐俊乔
二胡与乐队《红梅随想曲》 二胡:高白
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聚精会神欣赏音乐会
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张高翔、副团长程序与中国香港艺术家合影
指挥家彭家鹏与中国香港艺术家合影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与中国香港有着深厚的渊源。十八年前乐团赴港演出时,掀起了当地观众欣赏和拥趸民族音乐的热潮。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先生更是曾为庆祝香港回归,满怀激情、呕心沥血谱写出他生命中最后一部音乐作品《揭天鼓吹——香港节日序曲》。
光阴流转、岁月如歌,中国民族音乐的渊源一脉相承、延续至今。此次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赴港与指挥家、演奏家携手演出彭修文先生的经典作品,奏响原汁原味的“老广播味道”,创新的乐曲编配、全新的演绎+精彩的演奏,再次让香江的观众为之倾倒、沉醉于中国民族音乐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意境中。
香江明月升,天涯共此时,以音乐作为情感纽带,用作品诉说深沉情怀。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践行国家级院团的责任和担当,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融入作品当中,不断探索传统民乐在当代的创新之路,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民族音乐精品佳作。
摄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王菁 文字:王平